P(t-Bu)3是一个应用于钯试剂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的电富性配体。钯试剂催化的芳基卤代物与芳基或烷基金属化合物 (M = B、Sn、Zn、Si、Mg) 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是形成C-C键的一种非常重要、有效地方法。传统的催化剂体系很容易实现钯对芳基C-Br键或C-I键的插入反应,而对于价格更为便宜、性质却更为惰性的芳基C-Cl键的活化则非常困难。研究发现,加入电负性大的P(t-Bu)3配体能够很有效地实现金属钯对芳基C-Cl键的插入反应,这无疑为C-C键形成反应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P(t-Bu)3配体外,能够活化C-Cl键的有机配体还有由Milstein提出的体积大、电富性高的螯合双膦配体,Buchwald提出的体积大、电富性强的膦配体,Herrmann提出的N-杂环卡宾配体,以及Beller提出的亚磷酸盐配体。
P(t-Bu)3能够将钯试剂催化的卤代芳烃与苯胺底物的胺化反应扩展到氯代芳烃 (式2)[2],同时P(t-Bu)3也能促进芳基金属试剂如B、Zn、Sn、Si与卤代芳烃或芳基磺酰氯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 (式3)[3]。

传统钯试剂催化的端炔与溴代芳烃之间的Sonogashira反应都是在高温以及加入共催化剂CuI条件下完成的。加入电负性配体P(t-Bu)3,不但可以使反应在室温下进行,还能避免CuI的使用,同时也能在高温下实现氯代芳烃与端炔的反应 (式4)[4]。

氯代芳烃与单取代或双取代烯烃也能在Pd/P(t-Bu)3体系下、在二环己基甲基胺存在下发生Heck-Mizoroki交叉偶联反应 (式5)[5]。

近年来,1-芳基三氮烯作为亲电试剂也能与芳基金属试剂 (如芳基硼、芳基硅) 在Pd/P(t-Bu)3催化体系作用下发生交叉偶联反应 (式6)[6]。
